微电影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内容题材同质化问题待解

随着互联网视频平台对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影视技术更新使得视频制作门槛越来越低,受众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逐渐形成,我国微电影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占网民总数的70%以上。网络视听市场旺盛的需求,促进了微电影创作生产高速增长,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备案上线的微电影(网络电影)达4672部。尽管行业利好、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微电影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内容题材同质化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业内建议,未来微电影从业者应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版权意识,同时寻求恰到好处的发行和放映模式也是微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微电影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内容题材同质化问题待解

微电影产业兴起引资本介入

2009年,微博横空出世,各类冠以“微”字号的网络微缩形态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此后不久,微电影这一网络视听新形态逐渐形成了比较明确清晰的概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专门用于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视频类短片,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微播出平台”等特征。

作为最早诞生的网络视听形态之一,微电影产业从发展起步到成熟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微电影的发展史是互联网时代无数新生事物的缩影。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占网民总数的70%以上。网络视听市场旺盛的需求,促进了微电影创作生产高速增长,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备案上线的微电影(网络电影)达4672部。

2010年被众多微电影研究者视为“中国微电影元年”。为顺应逐渐兴起的微电影热潮,不同题材的微电影作品频频出现在网络平台上:汇集了10部微电影作品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上线,受到广大影迷好评;《老男孩》的推出,使观众对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度迅速提升,影片上线后,迅速席卷网络,收获良好口碑。

2010年之后,微电影作品数量剧增、作品类型更加多样、作品题材更加广泛、制作水平大幅提高,并且在2013年实现爆发。司若指出,作为网络视频行业的拐点,一些视频网站开始由长期亏损状态走向盈利,为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增强用户粘性,网络自制开始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重点规划项目。

微电影凭借微时长、微投入、微创作等产业发展优势,激发着越来越多电影人投身创作。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视频平台对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影视技术更新使得视频制作门槛越来越低,受众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逐渐形成,我国微电影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网络视听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付费点播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微电影传播力和商业价值明显增强。微电影单独成片的同时,也为未来“系列成剧”和大荧幕电影创作积蓄动力。

据报道,这几年微电影的快速发展已经吸引了多方资本的介入。其原因有六:微电影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微电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常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受众越来越广泛;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出现引领新的运营模式;微电影作为新的艺术形式,有别于电影、电视剧,可以通过灵活方式展现;微电影的盈利点越来越清晰;网络视频用户提供了微电影的广阔发展空间。

微电影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内容题材同质化问题待解

强化版权意识刻不容缓

在微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影片,但质量良莠不齐,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仍然是微电影创作的制胜法宝。中国地大物博,是微电影创作的灵感富矿,希望广大微电影创作者借助微电影这一传播载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

微电影作品呈现出“时间集中”、“感受集中”的特点,创作过程中要强化故事性,未来将继续强化精品意识,创作更多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好作品。

微电影人要讲好中国故事,需打破枯燥的说教式表现方式,不断触摸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多元化的生活现实中捕捉生动鲜活的故事,更多关注弘扬社会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以及追寻个体价值等方面的题材,努力寻找作品与大众之间的共鸣点。

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创新表意方式,同时不能固守现有的产业发展模式。敖柏建议,微电影创作应注重作品的“网感”,认清市场与内容的关系,尽可能寻找全新的视角和相对轻松的表意形式。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用户对于网络的依赖度加深,获取的信息也由简单、碎片化向复杂、长时段转变,同时一批具有网络付费习惯的用户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历练和积累,微电影产业培养起来的专业化人士开始有能力制作更长时间、更高品质的网络视频作品;而微电影产业曾经一度占据主导的广告收益、付费点播盈利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规律。

基于此,近年来我国微电影产业正在创新中悄然发生形态迭代,许多微电影从业者开始通过“拓展影片时长打造网络大电影”、“拓展影片系列打造网剧”等方式,探索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微电影商业附加值的新路径。

尽管行业利好、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微电影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内容题材同质化和打色情、暴力、血腥擦边球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敖柏指出,未来微电影从业者应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版权意识,同时寻求恰到好处的发行和放映模式是微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源:经济参考报